无限流量大战将起,运营商们需要开拓增值服务
更新时间:2017-07-16 12:16:23点击次数:41151次字号:T|T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现在人们不管是出游还是外出吃饭娱乐,走到哪里都要问上一句“老板你家wifi密码是什么”。wifi对于网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连表情包都配备上了终极惩罚威胁“小心断你wifi”。不过,最近媒体却在讨论,随着运营商无限流量大战拉开序幕,可能wifi即将成为过去式。
根据外媒报道,在美国,所有主流运营商纷纷推出不限流量套餐,消费者终于不再需要登录wifi网络来避免昂贵的流量费了。这就意味着,美国的消费者们,不管在哪里,都可以不用接入wifi,即使是看视频这样耗费大量流量的行为,也可以直接使用自带流量,据ReportLinker周四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人不再使用家庭宽带连接,因为他们的手机有无限流量套餐。
虽然可能还需要一段缓慢的过度时间,这一重大变化可能促使wifi退出历史舞台。不管是带宽速度还是在费用上,当wifi逐渐失去优势竞争力的时候,就是运营商的无限流量取得胜利的时候。
在我国,无限流量卡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联通去年9月份在江苏推出了省内无限流量卡,该卡可实现省内流量不限,全国1G流量,并免费送1800分钟省内通话,全国无漫游、接听免费。不过,无限流量卡目前仍然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本月总流量40GB内不限速,也就是最高450Mbps,超额之后网速就会下行降到384Kbps(48KB/s),上行128Kbps。 这个限量发售10000张的卡很快就被用户抢光了。
移动和电信也很快跟进了46元本地无限流量套餐。电信在北京地区推出了磅礴卡,能够享受2GB的本地4G网速流量,超出2GB后,本地流量可以继续免费使用,但是将会限速,最高速度为3.1MB(下行速度约为384K)。北京移动推出的不限流量卡,则是在超出1.5G的套餐流量之后,可以免费享受最高速度128Kbps以内的本地流量。
联通前不久还推出了升级版的“冰淇淋”全国无限流量套餐,198元国内流量不限。联通官方表示如果流量当天超过2GB或当月超过40GB,网速将被限制为下行最高384K,上行128K。
今年10月1日前手机长途费和漫游费将要全面取消,网民们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将成为运营商们一下波竞争的重点,从目前的节奏来看,在4G时代处于弱势的联通,为了寻求用户的增长,成为了无限流量业务的先行者和推动竞争的鲶鱼。对于爱尝鲜的网民和有着刚需需求的商务人士来说,无限流量无疑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也能够成为运营商竞争中的巨大噱头。
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流量竞争时代,各大运营商会展开关于“无限流量”的全面竞争。
当然,这也会意味着成本的高涨和利润的进一步压缩。我们可以看到,上述所有的无限流量套餐中,都规定了超出一定流量之后,运营商会对网络速度进行限制,也就是一下回到2G时代。限速也是无奈之举。在新京报的一个采访中可以大致了解运营商在无限流量卡业务上要付出的成本。联通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联通确实要为这项服务付出更多成本,最基础的成本就包括计费体系增加模块的成本,同时流量收入也会减少。
而且,为了保证高质量的流量服务,运营商还必须不断增加基站建设,不同规模的基站,成本从1万到几十万不等,这些还不包括基站的占地费用、后期维护费用、用电费用等。根据估算,运营商整个网络运营、维护、用电等花费大约每年在1000亿元左右。
当下,成本不断增长,根据国家要求,资费还需要降低,意味着利润在不断缩减,对于目前并没有其他特别成熟的盈利模式对的运营商们来说,接下来的日子也降难过起来,需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来寻求新增长点。
比如说面向政企用户的专业增值服务,除了目前能够提供的通信服务之外,还需要提供能够满足目前政府和企业更佳多元化的需求,在企业IT系统要从支撑系统走向生产系统过程中提供价值服务。特别是在目前蓬勃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运营商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出新的增值业务,满足企业和政府的数字化运营需求。
在面向用户领域的业务,4k和更高清的视频需求降能够代替语音业务成为运营商的下一个金矿。Gartner指出2020年运营商管道中80%-90%的流量将来自于视频业务。据调查,全球PayTV用户预计2017年超过10亿,其中IPVideo净增0.8亿至1.8亿,移动视频流量在未来6年将增长24倍,视频业务将成为未来人们沟通与娱乐的主要承载形式。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直播行业,就是典型代表。如何从视频服务中挖掘机会点,实现商业的成功,也是考验运营商们智慧的部分。
无限流量竞争的开始,也代表着运营商们的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里程。在新的征途里,过去的语音、信息等收费盈利点都逐渐成为过去式,而在流量竞争时代,新的增长业务尚待不断挖掘,运营商们迎来艰难期,当然,也是重新出发寻求新机会的好时机。
(编辑:admi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0号
总机:(+86 10) 5992 8888
传真:(+86 10) 5992 0000